湖南法治報訊 通訊員 覃遵輝
一筆4萬元的工程款,拖欠了整整四年,讓包工頭張某某倍感無奈。近日,在永定區(qū)人民法院的努力調解下,這起持續(xù)多年的糾紛終于畫上句號:被告王某某同意一次性支付工程款、利息及訴訟費共計3萬余元,雙方當庭握手言和。
糾紛源頭:辛苦工程款,四年難償
2017年3月,張某某從王某某手中承接了某校區(qū)結構實驗室的室外附屬工程。工程完工驗收合格后,雙方結算確認工程款為8萬余元。然而,王某某并未按約付清款項。四年過去,到2025年,仍有4萬元工程款未支付。無奈之下,張某某于2025年5月將王某某告上永定區(qū)法院,要求支付欠款、逾期利息并承擔訴訟費。
承辦法官接手案件后,深知調解的關鍵在于“案結事了”。首先,仔細梳理了當年的《室外附屬工程承包協(xié)議》,核對工程范圍、價款結算和付款期限等核心條款,并詳細審查了王某某的付款憑證,精準鎖定“欠下4萬元”的事實。 隨后,承辦法官分別與雙方溝通。面對張某某多年討薪無果的委屈和焦急,承辦法官感同身受;對王某某關于資金周轉的困難,也耐心傾聽。溝通過程中,承辦法官一度因共情原告而語氣稍急,但他迅速調整狀態(tài),回歸理性專業(yè),這份真誠也讓雙方感受到了解決問題的誠意。
巧破僵局:法理情結合,案結事了
在事實清楚、情緒初步緩和的基礎上,承辦法官開始釋法明理:向王某某明確《民法典》合同編的規(guī)定,指出其逾期付款的法律責任和失信后果;同時向張某某說明調解可以更快拿到錢、減少訴訟負擔的好處。關于利息計算和訴訟費分擔,承辦法官也依據(jù)法律和合同進行了清晰解釋。為了打破僵局,承辦法官靈活運用“面對面”和“背靠背”調解策略。在雙方共同在場時,引導他們聚焦“如何還錢”“何時還清”等核心問題;單獨溝通時,則分別做思想工作,勸導王某某履行義務,建議張某某考慮適當讓步以求徹底解決。
經(jīng)過承辦法官的反復溝通和不懈努力,雙方最終達成一致:王某某需在2025年6月20日前,一次性向張某某支付欠下工程款、逾期利息及訴訟費損失共計3萬余元。張某某自愿放棄其他訴訟請求,并保留在王某某未履行時可申請強制執(zhí)行的權利。調解結束時,曾經(jīng)劍拔弩張的張某某和王某某當庭握手言和,多年積怨得以化解。
司法暖心:小案不小辦,彰顯溫度
這起看似普通的工程款糾紛調解,卻體現(xiàn)了法院化解矛盾、服務民生的擔當。承辦法官通過嚴謹查清事實、耐心傾聽訴求、精準釋法明理和靈活調解策略,不僅解決了長達四年的經(jīng)濟糾紛,更修復了當事人之間的關系,避免了矛盾升級,真正實現(xiàn)了“案結事了人和”的效果,為基層和諧穩(wěn)定貢獻了法治力量。
承辦法官表示:“能讓當事人放下芥蒂握手言和,是我們法官最欣慰的事。每一起小案背后都是群眾的切身利益,用心用情辦好,才能讓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溫度。”
責編:王輝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